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
“既是无人出言,那我就分说几句吧。现下局势对我大清极为不利,当前不仅是折损了多少人马的事,最为关键之处在于,明人之火器极为难制,再对阵下去,我军怕还是会重蹈覆辙。
目下我军连番受挫之下锐气尽丧,军心士气极其低落,若无良策应对的话,还是尽早撤兵北返为好,免得明人调集重兵邀战,到时是走是留都失了先机!
等回返盛京整合八旗各部之后,战略上放弃对松锦一线之骚扰,而是遣人马由明国宣大等处掠边突进,重点搜获明人善造火器之工匠,以及巨量之硝石火药,过上几年我大清也能有与明军对等之火器,如此方为我大清立足之道!”
皇太极的话音刚落,早就有了腹稿的多尔衮抢先开口说出了两白旗的打算,他既没有尊称皇上,也没有口称八哥,语气中对皇太极明显的缺乏尊敬之意。
当初多尔衮就对皇太极决意举重兵南下的决议表示怀疑和反对,现在事实为他的反对意见提供了最佳佐证。
按照多尔衮的想法,大清目前不具备一口吞掉大明整个辽西的实力,应该还是采取分兵掳掠的方式,分袭辽西、宣大,甚至可以再次从古北口等处破口侵入京畿。
等再抢上几次,虏获大批人口粮食物资,消化一番后再对辽西明军强攻,一举拿下整个关外之地,从而具备随时窥视关内、威胁大明京师的能力。
多尔衮和阿济格秘议后认为,这次清军的失败与其说是因为实力上的差距,不如说是战略上的决策失误造成的。
如果不是皇太极执意聚兵南下,那就不会产生现在这种无法收拾的局面,既然你作为一国之主不具备深谋远虑的本事,那不如干脆让别人来干。
但是看现在的架势,皇太极显然是不甘心就此罢兵回返,而是想再次和明军掰一掰手腕,试图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策略上的正确。
在多尔衮的眼中,自己这位八哥想要挽回颜面的行动是非常愚蠢的,结果只会造成更多八旗勇士的伤亡,进一步削弱大清国的实力,最终出现那种万劫不复的结局。
其实若不是现在的朱由检是穿越而来,按照原本历史的轨迹,皇太极这次的南下战略最后是非常成功的。
在他的亲自主持下,清军采用了围点打援、截断明军粮道的战术,在长达一年多的松锦大战中,将明军最后的精锐军队消耗一空,从而使得李自成、张献忠等一众流贼把大明推进了死亡的深渊。
遗憾的是,肆虐大明北地的大股流贼已经全部覆灭,只有少数小股贼人成了占山为王的土匪,对整个大明造成的危害根本微不足道。
更重要的是,现在与清军对抗的是火器犀利、军容严正、军纪严明、粮饷充足的勇悍之师,而不再是历史上如王朴、白光恩、吴三桂等等那些只顾私利的地方军头了。
相同的策略,不同的对手,结局也就完全逆转。
多尔衮态度上的不敬和言词中明确的反对之意,让皇太极心中异常恼怒,但他现在贵为皇帝,实在不便亲自出马与多尔衮辩论,那样就太没有皇帝的尊严了。
他当然明白多尔衮兄弟们的心思,要是现在就全军北撤,回到盛京之后,两白旗肯定会借岳托失机、以致大军损失惨重的理由谋夺两红旗的人口财物,在削弱自己这个得力帮手的同时壮大自身实力,以谋求更高的地位。
自己要是身体康健的话,两白旗基本没什么机会能登上皇位,可是皇太极心里清楚,自己这身体撑不过几年了,等自己去了地下,就算有代善的支持,有勇无谋的豪格也不是多尔衮兄弟们的对手。
说不定在自己死去几年之后,皇位就成了多尔衮的了,依照多尔衮狠辣的性子,自己的儿子铁定是没有好下场的。
“奴才不赞成睿亲王之言!”
就在皇太极既尴尬又恼怒的时候,洞察场上局势的宁完我站了出来,这让皇太极不禁暗自松了一口气,同时心里也是大感欣慰:还是汉人奴才贴心啊,知道关键时刻要站出来给主子挡刀枪,等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赏赐这个好奴才。
“哦?公甫有何话速速讲来!朕知公甫素有谋国之才具,每每言出必中,公甫但有所思尽管直言,不必顾忌其他!”
皇太极微笑着目视宁完我温言鼓励道。
“奴才谢过皇上恩典。适才睿亲王之言虽是有些道理,但却忘了关键一点:时不我待!”
宁完我先是向皇太极施礼表示谢恩后,直起身子向多尔衮拱手示意后开口道。
“时不我待?此言何解?老宁你有话直接说,别整这些虚头巴脑的吊人胃口!”
多尔衮虽然对宁完我站出来给皇太极解围感到不快,但他知道此人性格直率,不是善于溜须拍马的小人,并且确实胸有韬略,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他对宁完我倒是没什么恶感。
“睿亲王,当下之情势确如你所说,对我大清十分不利,这一点毋庸讳言。但是,正因如此,现下除了与明国再次血战一场、大量杀伤明国新军之外,往后的策略都无法。”
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帐内众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宁完我面上,这让他的自我感觉顿时好到了极点。
“睿亲王言袭扰宣大等处之策虽是甚佳,但睿亲王没虑及到,如若我军就此退却,那明国除了留下相应之新军外,定会将此数万新军派至宣大一线,替代原先之旧式军队,如此一来,我军弃松锦转而攻宣大,其结果与现在没有什么不同。
而且大军转折往来耗费时日与钱粮无数,依我大清目下之财力恐是负担不了多少时日,万一明人如此次一般料知先机,再次布下陷阱,其结果怕是对我十分不利!”
宁完我说的很有道理。
在知道清军短期内不可能再次攻打松锦沿线后,明军肯定会猜到清军下一步会从别处入寇大明,那现在的数万人马就会移镇宣大,以边墙城堡为依托重新布置防线。
而清军从撤离回去整军,然后派哨探刺探宣大情报,以找到容易攻打的地点,到出动大军向西南移动,这中间至少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中间要消耗多少钱粮物资?
对于现在粮草物资日渐匮乏的建州来说,这成本实在是太昂贵了。
而明军为何要重兵布防宣大呢?
因为宣大之地是九边中最为富庶、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距离大明京师也最近,其他如甘肃镇、陕西镇、宁夏镇等等边防重镇根本没必要去打。
为啥?一是太远,二是太穷,打下来还不如自身消耗的多。
所以说,清军南下,只有辽西、宣大,从长城破口而入现在已是很难了,明廷重修了破损的边墙,布设了绵延数里的障碍,原先的卫所兵也换成了边军,在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下,大军根本无法强攻。
多尔衮的策略是不错,可那是建立在明军不会加强守备的情况下,可从现在明军这一环接一环的谋划来看,清军的战略意图早就被人家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了。
“那照老宁你的说法,只有和明人再拼一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