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八章 千不存一
对于刘明鑫的要求,沈十一没有拒绝的道理,示意对方随便看,顺便泡了壶差。
刘明鑫摸着手上的宣德炉,怔怔的出神,思绪好像飞的很远。见沈十一推过来茶杯,才缓过神来,道了声谢后,把宣德炉小心的放在桌上,拿起茶杯喝了一小口,而后缓缓说道:
“冒襄有言‘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真是一点都不虚啊!其他铜器在它面前都得黯然失色。”接着开玩笑道:
“就这尊神炉,碰上喜欢的,都敢拿一套四合院和你换。”
沈十一笑着说道:
“那我也不换,有套宅子住就知足了,弄那么多没用。”
刘明鑫假模假式的叹了口气,开玩笑道:
“看来,想给沈老弟牵线搭桥是不可能了,要是谈成这笔大生意,我可是做梦都得笑醒。”
沈十一闻言,被逗得哈哈大笑。
刘明鑫看着桌上的宣德炉,忍不住问道:“沈老弟可知道,你这件香炉的的真贵所在?”
沈十一摇摇,表示不明白。
刘明鑫给沈十一添了点茶水,又给自己倒上,才接着说道:
“今天我也没啥事,就和你叨咕叨咕,沈老弟可别嫌烦。”接着没管沈十一答不答应,直接讲起了宣德炉的故事。
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喜爱,被封为皇太孙并多次随祖父出征蒙古。即位后,勤于政事,明朝的经济在宣德年间得到空前发展。
明宣宗和有成就的帝王大抵相似,都在国家发展好的时候,开始提升个人情趣。朱瞻基本就翰墨图书颇为精致,更擅写生,可与赵佶争胜,便想着弄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对于已有的高水平瓷器明宣宗兴致不高也不想插手,更没兴趣复烧宋代五大官窑,那些东西内府藏有许多,看也看腻了。
这才有了青花中的极品-宣德青花的诞生和让历代藏家爱不释手又极难得到的宣德炉。
前者不谈,单说宣德炉。
宣德炉的烧造从选样到烧造都有朱瞻基亲自过问,宣德炉的图样必须说明出处,经皇帝审核通过后才可烧造。铸炉所用红铜更是经过最少十二遍精炼,要知道随着铜中杂质的炼化,每炼过一次红铜的质量就会消减不少,六次过后就会减至一半,精炼十二遍所耗费的红铜绝对超乎想象。
当然,宣德炉最让人称道的就是铜质了,尤其是掺有贵金属后,铜炉极压手,铜质细腻,声音清亮,极适合把玩。
宣德炉共铸造有三千座,宣德以后再也没有出品。
这些香炉,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内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些许香火旺盛的庙宇。
按说三千香炉也不少了,但截止到目前,据刘明鑫所知,流传到后世且保存完好的也就沈十一得来的这座了。
其中的原因很复杂。
明宣宗逝世后,随着皇帝审美的改变,宣德炉不断入炉重烧。嘉靖,隆庆以前崇尚烧斑,所以真正宣炉被重新烧斑;嘉靖、隆庆之后,叉重新推重本色,将传世宣炉烧斑及包浆全部去除,重新制作藏经色等铜炉本色;万历,天启年间过份追求铜质显露,所以将真炉重又磨治一新。
除了重烧,再就是毁损。
有些宣德炉中的样炉、无款炉,被人得到后,硬是凿空底部嵌入炉款或将无款炉加刻伪款。此为一损。
《烈皇小识》卷六载,崇祯曾将内府库藏的历代各种铜器,其中包括上古三代铜器及宣德年间铜器,全数发给宝源局拿去熔铸钱币,宫中大部分宣德炉没能幸免。此为二损。
洋人入侵后,大量收购青铜器,当然包括宣德炉。古玩商人为了迎合洋人审美,竟相把旧宣炉磨成新炉,以博买家青睐好卖出高价。此为三损。
除此之外,古玩商为迎合各时期鉴赏家对宣德炉的审美追求,将磨新的各款炉,或是色皮剥蚀的旧炉,重新敷上潮流色皮,使其真面目被遮掩。此为四损。
最后还有两点,一是有人怀疑铜炉为纯金所造,所以挖凿炉底化验,导致铜炉受损;二是近代混乱时期大炼钢铁之类的,熔了很多铜铁,也有少量破坏。
所以,在刘明鑫看来,经过这许多摧残,真正无损的宣德炉基本不存在。
而桌子上这只香炉,外表无损,金光闪动,既无后烧痕迹,也无磨皮、取样痕迹,古朴大气,浑然天成,绝对为初版宣德炉。而且此炉铸造工艺高超,炉壁极薄,声音透亮,是刘明鑫仅见,绝对的宣德炉中神品,平日应该摆放在皇帝身边,供其赏玩。
小小铜炉不言不语,想不到经历过这许多磨难,沈十一听完也是颇多感慨。
刘明鑫一直待到傍晚才离开。
沈十一知道对方一是舍不得宣德炉,二是想在四合院里多待一会儿。没办法,这里的空气质量实在太好。
见时间差不多了,沈十一给张萌打了电话,知道对方正往回赶,便收拾收拾桌上的碎土和其他物品,往张家走去了。
不过,出去之前,他先把车底的玉面拿了出来。这东西,他当时出刁家的时候,使了个障眼法买最后那件假货的时候,顺手拿走了玉面。以后刁老板发现也无可奈何,甚至对方说不定盼着这东西意外消失呢。
......
晚饭的时候,张爸问起十方斋的筹备的事,毕竟京城地界沈十一两眼一抹黑,不认识谁,办起事来肯定有诸多不便。
沈十一把自己的打算大体说了说。
十方斋不用装修,只需要买点必备的桌子板凳之类,再装个保险柜,重新安几个监控也没啥了。
至于伙计这方面,就得张爸帮着张罗了,毕竟他不会老坐在店里,得有个差不多的人帮着照看着,不说收东西,起码帮着卖卖货也好。
其实,要不是郑康已经在江城买房子,打算在那儿成婚定居,他倒是想把对方直接叫京城来。毕竟,他对郑康也算知根知底,能省去不少麻烦事。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