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黑太子
下了朝,房玄龄和杜如晦同行返回中书门下。
两人都有宫中乘辇的特许资格,不过两人还是一路走过去。
“李这军神之名还真是越来越实了,濡河一战,赵庄一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嗯,又打了一个歼灭战,出你我意料之外啊。”
房玄龄笑着摇头,“文远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这次的仗可是异常凶险的。”
“他的运气也是一直非常好啊。赵庄这一战确实打的异常的凶险,但凡有半点差池,尉迟恭没及时回援,长公主没及时赶到,文远这次就要交待在那了。”
杜如晦很佩服李的运气,似乎李一直就是这样的运气好,赵庄之战这样的凶险,李遇到的多了,可每一次他都能转危为安,甚至取个大胜。
“文远先斩后奏,已经进军辽西,这事情你怎么看?”房玄龄问老伙伴。
杜如晦道,“其实文远虽然比我们两个老家伙年轻的多,可行事却相当稳重的。他好不容易行险把高句丽五万入侵之军全歼,现在辽西空虚,正是取辽西之时,他肯定不会轻易放弃的。眼下放弃,下次再取,可就又难了。”
“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朝廷当然也想早点收复辽西,毕竟辽西不比辽东。毕竟辽西不比辽东,辽东被高句丽人反反复复的占了也很多年了,但辽西,那一直都是控制在中原手里的,总不能大唐反而给丢了。
有机会收复,当然不能错过。
“当初李从突厥人手里夺了朔方,从吐谷浑人手里夺了陇南,后来又夺河套、代北。现在,有这机会,他肯定要夺辽西,我就担心李头脑一热,夺了辽西,又要去打辽东。”
“文远不是那种没分寸的人,现在收复辽西,正是时候,但是打辽东,却是时机未到。”
“我看我们还是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给文远去封信,说明形势。眼下能击退高句丽和突厥的进犯就很好了,收复辽西那是意外之喜,打辽东是万万不能的。杨广三征辽东不下而亡国,早说明高句丽不是那么好打的,真要说,打突厥都比高句丽好打。咱们还应当遵照之前定下的战略,先北后东再南。”
最近朝堂的气氛稍轻松一些,旧党被压制住了,但矛盾并没有解决。
新法还在推行之中,旧党现在的沉默,完全是因为太子开了一道口子,在修改新政,还让天下官员上折给新法提建议。
要不是因为这个,早闹翻天了。
不过如今朝堂的稳定,也与太子的英明有关。年幼的太子监国,表现优异的震惊百官。
一开始,大家还只以为太子的言行都是皇帝教授。可这段时间以来,太子每日早朝时的表现,可圈可点。
百官奏事,太子直接就能处决,处决的也相当公允。
这下大家是信服了。
李先斩后奏,趁胜进军辽西,这事情在朝中也是引起了争议。
争议在持续酵。
又是早朝。
太子坐在御椅之上。
殿中萧瑀和陈叔达却争了起来。
本来在反对李新法一事上,这左右仆射是达成一致,共同进退的。但这段时间,两位宰相起了分歧。
萧瑀认为不应当妥协,他认为太子其实跟皇帝一样,是在搞缓兵之计,是在拖延时间。为此,他提出不能妥协退让,因此继续向皇帝和太子施压,要废除新法。甚至要直接罢去李的相位,李会打仗,那就让李做燕云节度使就好了,不必保留宰相之职。
而陈叔达却认为,太子虽然没废除新法,可已经在修改新法,还在征求百官意见,这已经是个好开头,不必急于一时。
而今天,朝会上太子让人宣报了最新的军情。
李绩在大同再次击败欲谷设,斩杀五千余,俘虏近万,欲谷设兵败撤回阴山以北。
李更是了得,率五万军入辽西,一路上势如破竹,已经收复辽西全境,俘虏高句丽军一万余,另俘虏高句丽人口三万余。
唐军都没有损失,这样的胜果,让人惊叹和振奋。
本来这两个捷报,让君臣振奋,高句丽和突厥人的联手入侵宣靠失败,大唐还趁机收复了辽西。
可萧瑀却弹劾李,说李赵庄一战指挥失误,导致唐军损伤严重。同时还弹劾李,不等朝廷旨意军令,就擅自调兵攻入辽西,这是擅调兵马大罪。
总之,本来一个人人高兴的时候,萧瑀却大败气氛。
大功臣李,却被他弹劾出多条大罪来。
太子承乾十分不高兴,小脸阴沉。
这个时候,萧瑀又旧事重提,提出废除新法。
马周本来准备出列跟萧瑀好好辨论的,结果谁也想不到陈叔达却站了出来。
这位萧瑀的老搭档,公开反驳萧瑀。
萧瑀认为李有罪,并且要立即废除新法,而陈叔达却认为李功劳不可埋没,并认为新法可以修改调整,而不用直接取消。
萧瑀一下怒了,认为陈叔达没骨气。
一开始还是就事论事,可没一会,气极的两人,已经顾不得宰相身份,公然骂战,说了许多不好听的话语。
本来的一对搭档,却最终分歧。
“萧相,陈相。”
太子心里好笑,面上却还一脸正经的,他出声劝说。
可此时两个宰相已经吵出了真火,越吵越大声,根本不听劝。
承乾提高了些声音。
“萧卿,陈卿,你们且莫动怒·····”
可两宰相此时都吵出真火,甚至都听不到太子的劝声。
承乾不怒反笑。
他就坐在里,看着两老头吵。
吵了半天,两老头也累了,渐渐不那么激动了,这时才现大家都盯着他们看。
“吵完了吗?”承乾问。
萧瑀和陈叔达都有些后悔,忙请罪。
承乾笑笑,然后拿起御案上的砚台重重在桌上一拍。
“萧瑀、陈叔达身居相位,然言语失态,殿前失仪,皆有对孤不恭之罪。现一并罢免所有官职,回家闭门思过。”
这话一出。
金殿寂静。
太子临朝第一天的时候,直接抓着御史中丞刘洎失仪的毛病,把刘洎弄了个抄没家产,流放越南。
而现在,太子一张嘴,就把朝中的两位宰相,尚书省的左右仆射给一撸到底了。
“罢相!”
连房玄龄等宰相,都不由的吸口冷气。
这太子,狠起来是真狠啊。
太子这手玩的是越的炉火纯青啊。
上次是一个御史中丞,这次直接就是左右仆射了。
萧瑀本来也是心高气傲的人,早年是西梁王朝皇帝之子,后来他哥继承了皇位,他姐还嫁给了杨广,后来做了隋朝皇后。
虽然隋朝灭了,可唐立国,萧瑀也是姻亲,为大唐多有筹划,功勋不小。
他是大唐开国元老,武德朝时就是宰相了。
现在八岁的承乾监国,居然因这点事罢他相,不免越想越气。
若是一般人,此时向太子认错请罪,其它官员再劝一劝,说不定太子也就收回成命了。
可萧瑀心性高,听了太子的话,当下脖子一梗,真的上前就接了旨,然后当着殿中君臣的面,把头上梁冠取下,又把腰间的金鱼袋和金鱼符也给取了下来,放到了殿中,然后就这样告退了。
萧瑀这样做了,陈叔达也没脸皮留下了。
也只得学萧瑀的样子,摘冠除符,告退下殿。
至始至终,承乾都只是冷眼观看着,并不出言拘留一句。
高士廉和宇文士及、杨文恭几个本来是想为他们求情的,可看事情闹的这么僵,也没法开口了。
殿中气氛有些异常。
承乾开口了。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加尚书左仆射,户部尚书马周加尚书右仆射,岑文本晋吏部侍郎,诸遂良进户部侍郎!”
听到这几道人事任命。
殿中百官,都不由的替萧瑀陈叔达心疼。
太子是真不想让他们再回来了啊,这边官职刚罢掉,那边太子就把他们空下的位置给填上了。
早朝结束,立即有人第一时间把事情通知了李世民。
听完禀报,李世民思虑许久,最后长叹一声摇摇头。他也不知道要如何说太子了,今天太子的做法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萧瑀和陈叔达,那是朝中老臣了,武德到贞观一直是宰相,虽然上次因天灾罢相外出,但那其实并不是他们的责任。这次回朝,也做的很不错。
虽然在新法这件事情上,与李世民的态度不一样,可李世民并没有想过直接把两人踢出朝的意思。
毕竟新法改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也还需要萧陈这样的老臣,为他压阵。免的改革过激,失去控制。
可现在太子倒直接,找个由头,直接把这两老头踢出朝堂了。
李世民都不敢做的事情,承乾做了,连跟他商量都没,直接就踢了。
还一点回转的余地都没。
“罢,既然太子做了决定,那就如此吧。”李世民摇头。
太子行事,虽然有点李那种百无禁忌的风格,但有时快刀斩乱麻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给萧、陈二卿,送些赏赐过去,二卿也是劳苦劳高,如今年事已高,在家荣养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