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请旨赐婚
第406章请旨赐婚
卫夫人僵硬的站在窗前,望着紧闭的门板,谢母不知何时已经离开。
谢母每一句话,仿若一把锋利的刀刃,扎进她的心口,鲜血淋漓。
喜堂上,众人得知真相的眼神,如今仔细回想起来,几乎能够将她给凌迟。
卫大将军在大周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百姓提起他,眼中是敬仰与惋惜。
她是卫家大小姐时,心中坦荡,无所畏惧。
成为永安候夫人这些年,夜不能寐,时常噩梦惊醒,担惊受怕,她所拥有的一切,全都被揭穿。
战战兢兢过了七八年。
短暂的拥有这个男人七八年。
最终一无所有。
“我错了吗?”卫夫人喃喃自问。
她只是爱上一个男人,想要拥有他,难道错了吗?
“错了,你错了!”
卫将军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天边浑厚的传来,几乎击溃卫夫人的神智。
“没错,我没有错!”卫夫人痛苦的抱住自己的脑袋,脸色惨白,大滴的眼泪从空洞的眼眶滚落,“您曾经说过,自己想要的,便去争取。我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何错之有?”
卫将军威严的声音响起:“既然如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你又为何怨憎不平?我卫家的人,胸襟坦荡,一身傲骨刚正不阿。历代从未出过卑鄙小人,女儿气概亦不输男子,各个顶天立地。你骨子里流淌着卫家一腔热血,不望你精忠报国,但要问心无愧,光明磊落存于世间。”
卫夫人仿佛看见身着盔甲,英勇不凡的父亲,他一双铜铃虎目,布满对她的失望。似乎为有她这样卑劣的女儿,而感到蒙羞。
“不、不是,我、我没有,女儿没有!”卫夫人屈膝跪在地上,朝卫将军爬过去,“爹,我没有给您蒙羞……”
她膝行过去,妄图抓住卫将军。
“竖子不可教。”
他的身影陡然远去。
“爹!爹!”
卫夫人崩溃,凄声叫喊。
谢母站在门口,听到卫夫人神智溃乱的大喊大叫,缓缓步下台阶,准备回院子。转一个弯,谢母看见不远处坐在轮椅里的谢振北,脚步微微一顿,快步朝他走过去。
“你怎么在这里等着?太阳毒辣,当心晒中暑气。”
谢母将他推上回廊。
谢振北望一眼关押卫夫人的院子,隐隐传出她向卫将军忏悔,求卫将军见她一面,她已经知错的话,沉默半晌,低声说道:“卫氏很敬重卫将军。”
谢母:“卫将军值得人敬重。”
“卫将军只得卫氏一个女儿,对她悉心教导,寄予厚望。卫氏向来要强,不愿被与她同龄的将士家眷比下去,比旁人要吃得起苦。她从来不愿让卫将军失望,要求她做五分,她会做十分。”谢振北语气中透着一丝惋惜,不知卫夫人为何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她该有更好的人生。
一步错,步步错。
亲生毁掉自己的前程。
谢母垂下眼帘,没有说话。
正是知道卫夫人对卫将军的看重,她才说那样的一番话。
她在屋子里闻到睡美人的香味,有人给卫夫人点了这种夺命香。最开始容易勾出心里最深处的幻象,那段时间她夜里常常梦见谢振北,她希望夫妻二人团聚,在梦中结局是美好的。
她的那一番话,带动卫夫人的思绪,她会顺着自己的话去想,看到的便是卫将军对她的失望。
谢母希望以此让卫氏清醒过来,不要再使坏。
谢振北目前不会杀了她,将人送到祖籍。当初卫夫人能篡改谢振北的户籍,而不被人给觉察到,说明她手里可能有卫将军留给她的人。
谢母心里很不安,如果卫夫人要玉石俱焚,万一他们没有防备怎么办?
为母则刚。
谢母活一把年纪,自从沈明棠嫁进谢家,才明白这个道理。
她有要保护的亲人,所以不能够软弱。
——
谢裴之和沈明棠进宫给皇上、皇后谢恩。
而豫王也后脚进宫,径自去往凤贵妃的宫殿。
“豫儿,怎么一回事?你不是让梵儿给永安候下毒吗?为何他没死,反而苏醒过来?”凤贵妃神色焦灼,在宫殿里急走几圈,停在面色沉郁的豫王面前:“谢家站在秦王一边,永安候手里握着兵权,我们如何与魏徵(zhēng)争夺?”
豫王不耐烦道:“事已至此,焦急也无用,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想对应之策。”
凤贵妃紧咬住牙根,心中仍是不忿,暗道皇后好手段,明面上不爱争宠,劝皇上多去后宫宠幸后妃,不但将皇上紧紧捏在手里,更是将后宫里的女人全都拢络住,人人安分守己,并且让娘家支持秦王。
这也就罢了,长公主还未将沈明棠认回,皇后便急不可待的将人请进宫拢络住。
凤贵妃越想越气得头昏脑涨。
忽然,她想到一个法子:“我之前请沈明棠入宫,便是为了拉拢她,可她油盐不进,与我打起太极。后来我寻思,准备向皇上讨个旨意,将谢茯苓赐给你做侧妃,不但将谢家拉上咱们这条船,永安候也是咱们的人。”
“父皇会答应?”豫王记得当初谢茯苓拒绝晋王。
凤贵妃脸上总算有一点笑意:“你与晋王不同,你父皇不会同意让谢茯苓远嫁西岳国。谢茯苓当初拒绝晋王,是以悬壶济世为由。我们娶她做侧妃,不是看低她,而是这个身份给她足够的自由,可以出诊,也可以出京云游,他们没有拒绝的理由。”
豫王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有劳母妃。”
凤贵妃让人盯着勤政殿,谢裴之与沈明棠一走,她便特地梳妆打扮一番,端上一盏燕窝,去往勤政殿。
明帝正好吩咐李公公带上太医,去往谢府探望永安候。
李公公离开,凤贵妃入内。
“皇上,您最近睡眠不好,臣妾特地为您煲了燕窝汤,为您滋补身体。”凤贵妃将燕窝放在龙案上,舀一碗,放在明帝的手边:“臣妾为豫儿挑选一位正妃,准备请示您,为他定下一位侧妃,谢家之女谢茯苓。谢姑娘正好十三岁,豫儿明年大婚,等她及笄能进门的时候,正妃已经生下嫡长子,不必给她吃避子汤,年纪最为合适。”
嘤嘤嘤,还有两章,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