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它小说 > 时空过客4251联合阅读 > 第五十一章 边界生活(下)

第五十一章 边界生活(下)

目录
最新其它小说小说: 九零之美味人生我被怀春的猫附身了txt仙凡娱乐公司开局一个小村落高远山海火锅店大明之我是崇祯帝都市极品仙尊绝品全才论扫尾工作的重要性(快穿)逆天大富豪当我成为满阶屠皇的官配后[无限]诸天:魔幻世界从指环王开始无耻术士原来总裁是竹马天骄狂婿我若修仙法力无边超级工业强国绑走神秘男神戚锦年顾天擎天火大帝末世光耀

“根据地呀么嗬咳,大生产呀么嗬咳

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太,齐动员呀么嗬咳

兵工队呀么嗬咳,互助组呀么嗬咳

劳动的歌声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太,满山川呀么嗬咳”

这是一片壮观的劳动场景,附近好几个村子的赤卫队都汇集到了这里,一百多个精壮的汉子,赤裸着上身在这片大地上挥洒汗水,歌声虽然不够动听,甚至因为方言发言不够标准,使得腔调变得更为怪异。但是没有人会在意这些,哪怕身体再疲惫,大伙儿的心里总是充满着希望。

在根据地建立前,边界各县由于水利严重失修,水旱灾害使田地被荒芜,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每逢水旱年份,农民只得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农作物被淹没或干死,农民的辛苦劳动换来的是可能颗粒无收。

早在土改前的走访调查中,李书记和其他干部们就发现了这一问题,大家非常清楚,农业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粮食,任何军事、工业、教育都只会是水中月镜中花。

所以程刚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水利工程的计划,这对他来说难度并不大,大致的规划直接参考建国后的历史就可以了,虽然资料还不够详尽,但基本脉络还是清楚的,有了这些之后,一些简单的工程就在军民双方的配合之下了。

首先是部队上场打好基础,相较于当地农民,部队的文化水平明显要高不少,哪怕没有专门的工程测量兵种,有了程刚的资料之后也足以突击应付。

通过轮换的方式,一部分队伍散开各地维持土改进展,一部分集中到工地从零开始兴建工程,一部分留在驻地进行军事训练。这样的方式基本把部队的人力资源用到了极致,后勤消耗自然不少,不过效果也非常显著。

另外,这个办法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众人接受的,尤其是对于部队的指战员们而言,最终决定的下达和执行,其实是领导层博弈后的结果。

记住网址kanshu.vip

若按照传统军官的意见,军队就只应该训练,其他的都是杂事,只会耽误练兵的进度。这种想法无可厚非,毕竟此时的队伍中,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战士和干部并不占多数。

此时边界红军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一)洪城起义后跟着王刘二人上山的两支队伍,(三)苹江流洋两地的农民,(四)湘南的农民和工人,(五)军阀部队的俘虏兵,(六)边界各县的农民。

从中就可以看出,唯一值得信任且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兵源,其实就只有洪城过来的那两支队伍,其他来源中普通农民占了大多数,俘虏兵数量和比例虽然一直在不断增加,可是思想状态还不够稳定。

再加上这么大半年的战斗下来,即使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和医疗保障,严酷的战争环境还是使得大批优秀的指战员付出了生命。当然,相较于历史上俘虏兵占比近半数的窘境,现在肯定要好上不少。

介于这个情况,也就不难理解各级指挥员们对于练兵的迫切需求,为此在领导层中爆发的冲突也不在少数。好在有了程刚的参与,好歹有人可以明确支持李书记的观点,红军不只是战斗队,更是宣传队和生产队。

程刚的作用也远不止如此,他带来的物资有效缓解了根据地匮乏的困境——大概形容这种困境的话,相当于“贫贱夫妻百事哀”。

如果没有他的援助,确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要保障战斗力,又要搞好土改和生产建设,就必须投入更多的物资才有可能两全。

当然,越是深入了解实际工作,特别是亲自解决了不少困难之后,程刚也不得不佩服历史上的这支队伍,硬是在那样一个看似毫无希望的环境下闯出了一条新路。

在程刚的居中调节之下,针对部队的轮换政策投入了运行,最终结果还算满意,勉强满足了各方面的需求,也不至于消耗过大。

现在敌人的再次进剿即将来临,各个部队自然需要拉回去集训,这是早先就做好计划的,而剩下的工作自然就交给地方了。

此时根据地的部队差不多五千人,基本都是壮劳力,即使是轮换使用,在科学的管理和充足的后勤保障之下,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可观的,更重要的是由此扩大了在整个根据地的影响力。

完成交接工作之后,各级组织和工农兵政府开始发动农民参加劳动,之前就有地方上的同志一边学习一边锻炼参与部队工作,再加上一部分留守下来的指战员的配合,进展倒也没有拉下。

因为人力财力有限,再考虑到现实需要,这些工程主要以修复为主,比如甬鑫,最大的项目就是修复一座能灌溉三百亩面积的水塘,以及其他的大小水渠,而联华也主要是修复一些大小水陂、水坝和水渠。

“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要不是为了我那三个崽,我才不来这里干苦力哩。”

与那边赤卫队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不同的是,旁边还有许多挑着担子的农民,精气神相对没有那么高昂,不过也没有偷奸耍滑,只是在剧烈的劳动之后忍不住说了几句碎话。

说这句话的叫刘老三,三十多的年纪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了,现在正在修整的水塘恰好就在他家附近,这次乡里招工,优厚的待遇和充满希望的前景,还是让他二话没说就报名了。

当然,如果换在土改之前,水塘怎么个情况他肯定是不会关心的。毕竟不管是好是坏,那些多的少的水浇地也不是他一个贫民够得着的。

说是贫民,他也是有属于自己的耕地的,不过只是一块很小的旱田,光靠这块地皮上的粮食,肯定没办法养活他们一家六口人,所以大部分时间他都在给乡里的地主当佃户,也就是半自耕农。

前面也提到过,因为此地位于两省边界,地处偏僻,所以来自军阀政府的剥削反倒要少一些,加上凝岗一带水热还算充沛,若是平常年景勉强还能混口饱饭吃。

至于水旱荒年,那就得看老天赏不赏脸了,刘老三的父母和他唯一的一个弟弟,就是在前些年的一场水灾中丧生的。

对于那次水灾,刘老三记得很清楚,当时为了活下来,他不得不亲手掐死了自己刚出生的一个孩子,后来又病死了一个儿子。

不过相较于其他农民而言,他又算幸运的,至少他还有妻子,剩下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顺利长大了,加上最近几年收成还算不错,日子倒也过得下去。

只是收成好了,物价也跟着年年看涨。毕竟边界的物资匮乏,盐铁布油这些生活必需品很大一部分都需要外来商贩输入,多年的混战之下国内各地的工商业活动都收到了极大地影响,波动同样也被带到了这片封闭的山沟里。

刘老三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道道,他只知道家里总是紧巴巴的,钱越来越不经花,粮食越来越不够吃,年底的时候算一算账,大抵又亏了些。

不过情况从红军来了之后就彻底扭转了,刘老三一家两个劳力一共分了到了五亩,抽肥补瘦之后,还有一亩多的水浇地。两夫妻分了田,恨不得天天睡在自家的地里,那种欣喜自然不用多说。

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壮劳力,所以不管是红军还是赤卫队征兵,刘老三都没敢报名,他能够以一己之力维持住这个家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心谨慎。

作为底层人民,他虽然不清楚道理,但他朦胧之间还是相信一点,看不懂的事情就不要随便掺和,这也算是他的生存之道吧。

后来乡里办了个供销社,每隔些时日还会有队伍拉着大车过来做些买卖,物价要比以往圩场(乡下的集市)里的要优惠不少,所以大家对现在的日子都非常满意,时间久了之后,政府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了。

这次的工程,乡里也只是开出了管饭的条件,计满工分之后可以领到相应量的盐巴,和平时打零工的收入差不多。不过一方面此时正是农闲时分,闲下的农民基本找不到什么事做,另一方面大伙也清楚水利建设对他们的重要性,毕竟新增的水浇地肯定是会分到他们身上的,不干才是傻子。

嘴上的抱怨虽然还有,但刘老三手上的活可一点没停下,现在日头烈着呢,抓紧时间干完活,还能到凉棚里喝口盐开水,那可是盐哩,喝到就是赚到咯。

“三哥,你家小子可没得你那女娃厉害哦,听说她要被乡里选去上学了,乖乖,我们村要出个女状元咯~哈哈”许是厌烦了刘老三不停的叨叨,旁边同村的也开口了,看似夸奖,实际就是开他的玩笑。

女娃娃学得再好怎么样,还不是得嫁出去。这是此时大部分农民的想法,刘老三和他的同乡自然也例外,所以一听这话,刘老三那本就黝黑的脸瞬间又黑了三分。

“你懂个啥,好歹我家翠儿去了学校还能管饭,一年能省不少口粮哩。”暗地里虽然也抱怨过自己三个儿子不争气,女儿学出来了反倒让人看笑话,可在旁人面前,刘老三再心虚嘴巴上也不肯放松。

不过这确实符合大伙朴素的想法,能省一口是一口,所以听了这话,其他人也没说什么了,不少还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看到自己占了上风,刘老三的脸上重新泛起了笑容,沉重的扁担虽然压弯了他的身躯,但他还是尽力挺了挺身子,再朝远处望去,水塘的雏形已经出现了,那是他的希望。

“真好啊,这日子。”没有来地感叹了一句,这位农民好像重新补足了能量,迈着大步继续走了下去。

www.。m.

目录
神级农场三国之从大都督到皇帝九重紫人在盗墓:刮地三尺给粽子搞麻了崛起替嫁王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