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昔年之约
所谓赵宋的老路,朱富贵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
仔细一想,好像除了那个在五国城还能老当益壮的宋徽宗,赵宋皇帝很多都子嗣艰难啊!
赵宋皇帝绝嗣至少还能过继。
可朱富贵这一系从爷爷辈开始就是一脉单传,万一绝嗣连过继都没处过继。
你说这李老太监能不着急吗?
万岁爷可是守着殷妃整整三个月了,也不见有什么喜讯传出啊!
朱富贵很想告诉老李太监事情不是像他想的那样。
朱富贵估计自己是没问题的,至少看韩漫的时候出货还是很浓郁的。
至于自己的便宜老爹和爷爷……
朱有财可是个三百斤的大胖子啊!
而便宜爷爷朱富贵虽然没有见过,但家里头的画像里,分明也是个重量级选手。
这身段,这体型,能不子嗣艰难吗?
说起来,肥胖这玩意是会遗传的吧?
朱富贵忍不住低头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六块腹肌依然明显。
外甥不出舅家门,自己应该是像娘舅的吧?
朱富贵心中猜测道。
“老李啊,纳妃之事还是从长计议吧,毕竟在这花旗国,华人女子稀少,我已立素素为后,再纳殷人为妃也不是什么好事。”朱富贵勉强找到了一个理由。
老李太监一听一琢磨,确实挺有道理。
他忽然感慨道:“说起来也是造化弄人,如今大明立国于此番地,那殷妃虽然……虽然……但终归也是一大助力,立之为后,一如当年太祖爷爷娶马娘娘,也是为大明计。”
老李太监抹抹眼泪,心里觉着万岁爷的牺牲太大了。
为了光复大明,连身子都献了出去。
叹了口气,老李太监又道:“只可惜了那西子湖畔的白小娘子了,不过想来昔年之约,他们大抵也早就不当数了。”
“啥?”
朱富贵又懵了。
大明湖畔夏雨荷,朱富贵倒是知道。
西子湖畔白小娘子又是哪位?
总不能是白素贞吧?
朕又不是草莽英雄来着!
“咦?万岁爷您不记得白小娘子了吗?那时候您不是最爱抢她糖丸吃?”
李老太监一拍脑门,道,“是了,那时万岁爷您才十岁,我与顾嬷嬷也不曾告诉你……”
在老李太监絮絮叨叨的讲述下,朱富贵这才知道,自己特么的居然还有一门娃娃亲。
对象就是那个帮自己在西湖登基的胖和尚的女儿!
这真不能怪朱富贵善忘。
第一,他那时候只有十岁。
第二,谁特喵地能想到,大胖和尚身边那个流着鼻涕的小姑娘居然是他女儿!
朱富贵还以为是谁家野孩子呢!
不然也不能当着人家长面抢糖吃不是?
和尚为什么会有女儿?
说好的出家人呢?
说好的净慈寺大法师呢?
朱富贵感觉有些懵。
不过仔细回想,那胖和尚本来就是鲁智深的做派。
不但禅房里面藏酒藏肉,就连自己登基时烧的香都是他偷来的。
也是,安安心心吃斋念佛的大和尚,哪能有反清复明的觉悟呢!
再者说,谁都能反对和尚生女儿,但作为朱八八的直系后代,朱富贵真是一点抱怨的资格都没有。
朱富贵摇了摇头,不在管这陈年旧事。
毕竟李老太监也说了,自从去了上海,他们与那位智信法师也断了联系。
在朱富贵想来,这个胖和尚就算不是和邢酒肉那样反叛革命了,至少也已经放弃理想做回敲木鱼的咸鱼了。
李老太监倒是多问了一句:“陛下,那邢大人铁骨铮铮,乃是大明纯臣,这位智信法师同样也是先帝旧友,会不会也有所隐情?”
朱富贵连忙将头摇成拨浪鼓:“如邢爱卿那样忠于王事,潜伏敌人心脏却依然能够高效产出的奇才,天底下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
新凤一期工程将在八月底完工。
除了居民区和兵营以外,还包括一个特种仓库、一个粮食仓库、一个机械设备仓库、一家百货公司、一所学堂、一座医院、一座剧院、一座博物馆兼图书馆。
此外,还有一个水运码头,主要负责伐木厂工人的上下班;一片绿色产业园,到时候搞一些低污染的产业在这里,方便吸纳就业和培养产业工人。
当然还有地下管道等等杂七杂八的事物。
要不是朱富贵手头有成套的图纸,光靠自己拍脑袋,能造出城中村都算他有本事的。
朱富贵手中的建设图纸依然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北军工工程配套项目鸡心山相关的。
那时候国家从无到有,给科研人员及建设工人设计了许多小城。
这些城市虽小但五脏俱全,确保了科学家及家属们在西北内陆地区能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
当然,随着时代变迁那些小城后来基本上都荒废了,许多都成了鬼城。
但大明的新凤城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必然会在未来得到更大的发展。
所以朱富贵在参考图纸建设的时候,也尽量预留出后期扩充的规划。
……
经过与礼部的协商,朱富贵将婚礼,同时也是正式册封殷素素为皇后的日子放在了9月9日。
这个日子是朱富贵自己选定的。
主要是好记。
已婚男人都懂,结婚纪念日这种东西绝对是越简单越好。
长长99,这数字很容易记住。
本来朱富贵还担心那一天会不符合黄历。
不过在他的殷殷嘱托下,礼部员外郎赵阿千同志不负所望地考证出,这是一天诸事大吉的好日子。
说到结婚,朱富贵自然不是刚刚有了点基本盘就想着铺张浪费的人。
之前杨六和香茶的婚事给朱富贵提了个醒。
经过三个月的彼此接触,相识相知,其实有不少华工都与殷人女子有了眉目。
毕竟当时云雾部落掳掠人口的目的就是用来婚配。
如今只不过从么得感情的生育机器变成了两情相悦。
因此朱富贵打算利用自己大婚的机会,组织一场集体婚礼。
一来是为了省钱,减少每家每户办婚礼浪费的无效资源;
二来就是为了进一步整合殷人和华工群体的归属感了。
此外,这与其说这是皇帝的大婚,不如说是新城落成的大典,是一场庆功宴。
总之,除了杨六苦着一张脸,忐忑不安地看着未婚妻一天比一天隆起的肚子,整个朝廷上下全都喜气洋洋了起来。
…………
…………
感谢有节操的cat打赏1000起点币!
感谢盛唐打赏202起点币
感谢无风剑豪打赏200起点币
感谢书友130725144407055、风信来打赏100起点币
www.。m.